在过去近两的时间里,我通过日更公众号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变现。我的路径,无意中契合了一个本质规律:在所有人都追求爆红的速成时代,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对“慢”的坚守里。

公众号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。成为大号的机会窗口正在收窄,用户的关注成本高企,单纯依赖广告的变现模式也日趋饱和。随着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分流了用户的注意力与品牌的预算,公众号生态的高活跃用户也在流失。
正是在这样的“逆风局”中,我通过持续输出上百篇垂直领域文章,摸清了一条路径:放弃对泛流量的幻想,深耕垂直领域,通过系统性的定位与运营,将公众号打造成一个具备持续变现能力的资产。一
定位是一切的起点。许多账号无法做起来,问题往往出在定位的模糊与投机上。我通过长达620天的日更实践,总结出“垂直领域定位三原则”,其优先级如下:
1. 定位有周期的行业(战略层)
垂直领域的本质,不是简单的市场细分,而是选择一个具有时间韧性和发展周期的赛道。IP并非凭空创造,它是从行业、产品与消费者的真实土壤中“长”出来的。
一个“有周期”的行业,意味着它有持续的话题性、演进性和需求迭代空间。例如,选择“电商”这个大行业下的细分赛道(如社区电商、小红书电商),远比追逐一个短暂的流量风口(如某个昙花一现的CPS项目)更具长期价值。这正如《定位》理论所强调的,要抢占一个能长期存在于用户心智中的位置。
2. 定位消费者(核心层)
做公众号是为了盈利,而盈利直接来源于你的目标用户。你必须清晰地回答:你究竟想赚谁的钱?
这要求你绘制清晰的用户画像。正如《参与感》一书中强调的“用户为王”,你的内容必须与你想要服务的群体同频。我作为一名创业者,关注商业与市场,我的内容自然吸引具有同样痛点的自由职业者与小微企业主。明确你的消费者,你的内容自然就有了“垂”下去的锚点。
3. 定位产品/服务(变现层)
产品是变现的载体,但其定位必须遵循从行业到消费者的逻辑。你的产品或服务(无论是咨询、课程还是实物商品)必须与你选择的行业和锁定的消费者高度相关。
一个有效的产品定位应至少满足以下四点中的两项:趋势(是否符合发展方向)、价格(是否有竞争力)、功能(是否解决核心问题)、优势(是否有独特价值)。这确保了你的变现路径是顺畅且可持续的。
1. 垂直领域内容
对于公众号而言,垂直领域内容即你的标题、选题和素材都严格围绕定位展开。其目标是在你选择的细分领域内,通过数量与质量的持续积累,成为系统与用户心中的“首选”。
这并非机械的垂直,而是如《内容营销的策略》中所言,要提供“有价值的信息”。当你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内容储备最深、质量最稳时,你就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。
2. 吸粉与冷启动
在冷启动阶段,若有存量用户(如私域社群),可进行初步导流。若无,则应考虑从外站(如知乎、行业论坛)通过输出专业观点来吸引目标用户。
我强烈建议拒绝买粉。尽管公众号开放了推荐机制,但其底层逻辑未变——它依然是一个基于信任和深度阅读的生态。虚假的流量数字毫无意义,唯有真实的、基于兴趣的关注,才能为你带来真正有价值的“活水”。正如社群运营的核心是构建信任关系,冷启动阶段的质量远重于数量。
我的经验虽源于公众号,但其底层逻辑普适。真正有远见的创作者,应构建一个“三位一体”的内容矩阵:
公众号(图文深度场):作为内容中枢,承载最深度的行业洞察与方法论,建立专业权威。
短视频平台(视觉冲击场):如抖音、视频号,将核心观点碎片化、视觉化,用于破圈和吸引泛人群。
社群(信任互动场):将核心粉丝沉淀至社群,通过高频互动完成深度信任构建与变现闭环。
这个体系让不同平台各司其职,最终将所有价值导向统一的个人品牌资产。
公众号运营已从流量游戏变为价值游戏。真正的“干货”,不再是速成的“玄学”,而是回归商业与内容的常识:找准一个有生命力的赛道,真诚地服务一群特定的人,并通过持续、稳定的价值输出,最终赢得他们的信任。
这条路很慢,但很稳。当潮水退去,真正能留下的,正是这些愿意与时间做朋友的长期主义者。


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