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自媒体,别自嗨!用户思维是你的第一思维

风之吻 网络运营 147

  你太专注于自我表达,却忘了思考用户真正需要什么?

  一位自媒体人花了三天时间,精心制作了一条短视频。镜头语言专业,剪辑节奏流畅,自认为是要火的节奏。发布后却发现播放量惨淡,评论区最热的留言是:“所以,这到底想表达什么?”

  与此同时,另一个看似简单的视频,只是记录日常通勤路上的小发现,却意外获得千万播放。这背后的差距,就是用户思维的差距。

做自媒体,别自嗨!用户思维是你的第一思维-第1张图片-风享汇

用户思维不是口号,是生存法则

  在内容过剩的今天,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一滑,你的心血可能就被无情跳过。没有用户思维的内容,就像对着空房间演讲,再精彩也只是自娱自乐。

  什么是真正的用户思维?它意味着每一次创作前,你都应该先回答这三个问题:

  • 用户为什么要看这个内容?

  • 这个内容能解决用户的什么需求?

  • 用户看完后会有什么感受?

从“我想说什么”到“用户想听什么”

  传统的内容创作思路是:“我有一个观点,我要表达出来。”而用户思维的创作逻辑是:“用户有一个需求,我来满足它。”

  这种转变体现在各个环节:

  • 选题阶段:不要问“我想写什么”,而要问“用户需要什么”。通过评论区、热搜榜、用户访谈,找到他们真正的痛点和兴趣点。

  • 创作阶段:用用户的逻辑而非你的逻辑组织内容。他们习惯什么语言?能理解什么难度的概念?需要多少背景知识?

  • 呈现形式:是短视频更合适,还是长图文更深入?用户在当前场景下(通勤路上、睡前片刻)更愿意消费什么形式的内容?

用户思维的三大实践路径

  1. 成为用户,而不仅是创作者

  跳出创作者身份,以普通用户的身份体验自己的内容。你会发现:那些自以为巧妙的设计,可能成了理解障碍;那些省略的步骤,恰恰是用戶最需要的指引。

  有位美食博主在教做菜时,总会加上“这道菜最适合什么时候做”:下班快速的晚餐、周末招待朋友、给孩子做早餐。这就是典型的用户思维——不仅教做法,更考虑使用场景。

  2. 数据是用户无声的投票

  后台数据是理解用户最直接的窗口。阅读完成率、观看时长、跳出时点,这些数据都在告诉你用户的真实反应。

  比如,当发现大部分用户都在视频的第30秒离开,就要思考:是内容开始乏味,还是承诺的价值没有及时兑现?

  3. 与用户共创内容

  让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过程。他们的提问就是最好的选题,他们的困惑就是内容的切入点。

  一个理财类账号定期收集用户最关心的财务问题,然后针对性制作内容。这样的内容天然具有吸引力,因为它在回答真实存在的疑问。

用户思维的常见误区

  误区一:迎合等于用户思维

  用户思维不是一味迎合低级趣味,而是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上,提供对他们真正有价值的内容。

  误区二: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

  确实,用户可能无法准确描述需求,但他们的行为不会说谎。通过观察行为数据,你可以发现他们自己都未意识到的需求。

  误区三:用户思维就是做热点

  追热点只是用户思维的一种表现,更重要的是建立对用户长期、深入的理解。

如何培养用户思维?

  • 定期进行用户访谈:直接与用户交流,了解他们的生活、困惑和需求。

  • 建立用户反馈系统:让反馈渠道畅通,并对每条有价值的反馈做出回应。

  • 沉浸到用户场景中:想象自己就是目标用户,在什么情境下会看到这个内容?当时的状态如何?

结语

  当你的身份从“内容生产者”转变为“用户服务者”时,你的内容自然会发生质的变化。

  用户思维不是技巧,而是一种立场。它要求我们始终保持谦卑,承认一个事实:内容的价值,永远由用户定义,而非创作者。

 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只有那些真正懂用户的内容,才能穿越噪音,直达人心。记住:好的内容,是礼物,而不是自言自语。

标签: 自媒体

上一篇干货分享:做好自媒体运营,要学会这几个技巧

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